图书介绍
中华开放史【2025|PDF下载-Epub版本|mobi电子书|kindle百度云盘下载】

- 冯天瑜等著 著
- 出版社: 武汉:湖北人民出版社
- ISBN:721601961X
- 出版时间:1996
- 标注页数:874页
- 文件大小:88MB
- 文件页数:904页
- 主题词:
PDF下载
下载说明
中华开放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
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。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。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,简称FDM(免费,没有广告,支持多平台)。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。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。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。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。不推荐使用!后期资源热门了。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!
(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,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)
注意: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: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
图书目录
导论1
一 “开放”释义2
二 走出“原始封闭”5
三 华夷相交 列国沟通9
四 “胡服骑射”与《谏逐客书》的内蕴13
五 筑城“自守”与“勤远略”17
六 从军事外交到商路开辟25
七 汉胡交融的积极效应29
八 宗教职业者与文化传播32
九 纳佛·斥佛·儒佛交融35
十 郑和下西洋:卓越成就与历史遗憾38
十一 双向互动: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41
十二 马戛尔尼使团来华:聋子间的对话44
十三 从闭关锁国到门户被动开启47
十四 睁眼看世界48
十五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与驻外使节派遣51
十六 向西方求真理·以俄为师55
十七 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56
十八 全方位对外开放及其显著实绩58
第一章 多源一体的华夏文明62
第一节 跨入文明社会的第一乐章62
一 夏商两代中原文明的辐射62
二 从周穆王西巡的传说谈起66
第二节 春秋战国的交通与商业70
一 水陆交通网的形成70
二 “道路无壅”与“关市不征”74
三 早期丝路的出现76
第三节 社会变革中的文化交汇79
一 打破宗法制的桎梏79
二 尚贤礼士与诸子游说82
三 区域文化的交流与融摄88
第四节 多民族交汇融合的华夏族95
一 夏商周族的发展95
二 华夏族的形成98
三 胡服骑射101
第二章 声威远播的秦汉105
第一节 秦汉的统一与对外开放105
一 “海内为郡县 法令由一统”105
二 典客-大行人-大鸿胪109
三 汉匈“和亲”与开放关市114
第二节 丝绸之路:中西文化联系的纽带118
一 张骞凿空西域通118
二 丝绸之路:开放之路123
三 班超再使西域与甘英出使大秦127
一 国内交通网与商品经济的发展133
第三节 走向亚非的脚步133
二 中国与朝鲜、日本关系的第一页138
三 陆海齐驱的亚非文化交流142
第三章 民族大融合的魏晋南北朝148
第一节 运乱中的民族融合148
一 割不断的南北联系148
二 胡汉文化的碰撞与化合152
第二节 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159
一 北方经济区的衰落159
二 北方人民的南迁162
三 江南地区的开发164
第三节 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167
一 东晋法显的西行167
二 渐趋繁荣的海上丝路172
三 陆上丝路的新开拓176
第一节 日显重要的对外贸易182
一 经济繁荣、国力强盛的唐王朝182
第四章 敞开胸怀的唐帝国182
二 “映日帆多宝舶来”187
第二节 气魄宏大的文化吞吐192
一 盛极一时的唐代丝绸之路192
二 玄奘:中印文化史上的巨星199
三 遣唐使:日中文化交流的使者205
第三节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216
一 佛教的东传216
二 中国化的佛教220
三 佛教与中国文化225
第四节 国际性都市--长安232
一 繁华的长安232
二 来华“胡人”的聚集之地235
三 长安的“胡风”242
一 “岁币”、“年赏”换和平246
第一节 “守内虚外”的国策246
第五章 陆路内敛、拓展海道的北宋246
二 不绝的沿边互市248
三 “勾招进奉”兴市舶252
第二节 雄厚的外贸基础257
一 指南针、大海舶257
二 “丝之国”、“瓷之国”261
三 国际交流的中心265
第三节 与邻邦同发展270
一 日僧:半官半民的信使270
二 高丽热衷“仿唐制”274
三 修文庙、塑孔子的越南279
第六章 南宋:开四方门户,补国土不足283
第一节 畅达的海路283
一 丰厚的市舶收入283
二 “涨海声中万国商”285
三 七闽都会泉州291
第二节 “南北往来,商贾如织”293
一 发达的边贸293
二 着“命服”的商人296
三 东南形胜是临安299
第三节 中华文明远播海外301
一 禅宗东渡301
二 岭外诸番入书来306
三 传文明于万里309
第七章 开门拓疆的蒙元时代315
第一节 “蒙古旋风”315
一 征服者被征服315
二 蒙古常胜的秘诀319
三 兼收并蓄,建统一大业321
第二节 丝绸古道再现生机325
一 亚欧之间无疆界325
二 西域不再遥远330
三 马可波罗和拔图塔看中国337
第三节 繁荣的海上丝路344
一 往来互市 各从所欲344
二 延伸的海上丝路350
三 汪大渊和周达观看世界359
第八章 明初:朝廷控制下对外交往的扩大365
第一节 “以不战为上兵”365
一 明初的“安养生息”365
二 辽东开设马市368
三 西北金牌制茶马贸易370
第二节 受控于朝廷的贡舶贸易372
一 “片板不许入海”372
二 禁不住的私舶375
三 勘合贸易东联扶桑377
第三节 海上丝路的空前繁盛381
一 郑和与他的宝船381
二 “际天而行”的船队387
三 七下西洋业绩灿灿403
四 无可避免的遗憾409
第九章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与中学西渐414
第一节 十字路口的徘徊414
一 面对机遇414
二 倭寇!倭寇!416
三 抗倭与禁海422
四 四方海盗在中国沿海据点的形成430
五 勃兴的商舶贸易435
第二节 早期的西学东渐445
一 西方教会的渗透445
二 科学:东方人看到的新奇452
三 宫廷中的碧眼人458
一 中国文化的系统西传461
第三节 东方文明的“远征”461
二 眼底笔端中国情466
第十章 康乾盛世:开与关的碰撞481
第一节 曲折发展481
一 清初的对外交往481
二 传教士的荣耀483
三 两度禁海令486
第二节 一厢情愿的夷人493
一 教皇的狂妄与禁教493
二 洪仁辉事件与《防范外夷规条》499
三 徒劳往返的信使哥打504
四 马戛尔尼的失望505
第三节 不情愿地面对欧风美雨514
一 从多口通商到独口贸易514
二 十三行的形成523
三 赴欧学子527
四 开耶?禁耶?530
第十一章 列强敲开中国大门539
第一节 睁开眼睛看世界539
一 林则徐与《四洲志》539
二 魏源与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544
三 姚莹-徐继畲-冯桂芬547
第二节 大炮下的被迫开放552
一 英国的炮舰与《南京条约》552
二 租界:国中之国559
三 海关:外国人掌管的中国国门562
四 美国“设计”的中国门户开放策略566
第三节 梦幻天国中的开放风569
一 西方借来的“皇上帝”569
二 太平天国的对外交往572
三 无法实施的新政思想575
一 洋务运动的兴起与洋务思潮578
第四节 大倡引进的洋务运动578
二 洋务活动的实绩591
第五节 走进世界的外交596
一 总理衙门:新的外交机构596
二 外交使团的派出599
三 最早的驻外使节604
第六节 西式教育的肇端与留学潮617
一 从京师同文馆到京师大学堂617
二 留学教育的奠基人容闳622
三 漂洋过海的留学生624
第七节 倡导全面学习西方的维新运动634
一 维新运动的兴起634
二 旗手康有为637
三 言论界骄子梁启超639
四 启蒙大师严复641
第一节 疾呼开放的孙中山646
一 开放主义:一个响亮的口号646
第十二章 孙中山的开放主义与民国的嬗变646
二 开放战略的设想与规划650
三 以俄为师655
第二节 敢问路在何方661
一 留法俭学寻真理661
二 奔向更广阔的世界667
三 西方文化的冲激672
四 八面来风送天火676
第三节 苦苦争回的国权681
一 整理外债681
二 关税自主权的交涉与自主关政683
三 租界主权的回归687
四 艰难的废约活动689
五 参与创建联合国692
一 确立开放的外交政策698
第十三章 新中国:由开放到被迫关闭698
第一节 冲破封锁 广交朋友698
二 和平共处 增加信任700
三 不平静的亚非会议702
四 扩大交往 摆脱孤立707
第二节 夹缝之中求生存711
一 “一边倒”--历史的抉择711
二 老大哥的兄弟情谊714
三 冲破西方的封锁禁运720
四 中苏交恶 逼上“梁山”724
第三节 中国人自己关上了大门728
一 “光荣孤立”728
二 戴上极“左”的“有色眼镜”732
三 寻找新的安全结构736
第一节 中国人终于选择了开放745
一 历史转折前的徘徊745
第十四章 立体开放的新格局745
二 走上世界文明大道749
三 浪潮冲击下的沉思755
四 第二次伟大的转折763
第二节 开放政策的“圣婴”765
一 “可以划出一块地方,叫特区”765
二 珠海、汕头、厦门奋力开拓772
三 海南春潮778
第三节 扩大开放进行曲786
一 沿海城市再行动786
二 贯通南北的经济开放带790
第四节 五环齐射的立体开放网络795
一 开发开放浦东795
二 东方风来满眼春800
三 神州开放太极图805
一 对外贸易蓬勃发展810
第一节 在世界经济的舞台上810
第十五章 中国走向世界 世界走向中国810
二 对外经济合作硕果累累817
三 敞开大门 发展旅游823
第二节 文化科技交流频繁828
一 大量引进吸收先进科学技术828
二 大门打开之后的国民835
第三节 迈向21世纪854
一 中国需要世界854
二 世界需要中国858
三 山呼海啸中国潮864
结语869
一 开放还是封闭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兴衰869
二 弘扬为中华开放而献身的精神871
三 中华民族在对外开放上已基本成熟871
四 对外开放的风险及防御872
后记874
热门推荐
- 423837.html
- 979891.html
- 2198888.html
- 2249460.html
- 2528764.html
- 2398815.html
- 850462.html
- 2063116.html
- 81115.html
- 172384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351722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886498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539324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444445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590417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3182824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056000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795501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2620200.html
- http://www.ickdjs.cc/book_112906.html